2020年11月7日,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第三届长白国关学者论坛于吉林长春顺利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当前大国关系与全球化愿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以及金沙等高校院所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新冠疫情下的大国关系、疫情与国际秩序变革、疫情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以及疫情后的全球化反思四个议题开展深入交流与探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副院长于海洋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代表学院致欢迎辞。
在新冠疫情下的大国关系议题当中,与会学者主要聚焦于中美及俄美等大国关系,延边大学学者王晓波关注到新冠疫情下中美两国在中国周边的“冷缠斗”,并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应对策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者王磊从话语的视角窥探新冠疫情之后的美国对华话语转变,着重分析了促使美国总统话语转变的三类因素。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学者王媛提出新冠疫情强化了美国对中国安全威胁的认知并更新了美国对华话语体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学者刘锋认为疫情不能阻止俄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学者王生介绍了美国遏华主要表现以及中美关系相关的焦点议题,进而提出了我国在中美关系转型背景下的具体战略应对措施。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者王浩指出新冠疫情下的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走向主要受趋势、疫情与选情等三个因素影响。
在新冠疫情与国际秩序变革环节中,辽宁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学者张东明认为目前世界秩序具有综合性和复合性特征,无论美国何党执政,对华的遏制政策不会有较大改变。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学者曾向红通过对苏联解体以来欧亚地区形成的套娃秩序进行解读,表明新冠疫情的暴发一方面会对欧亚地区秩序的稳定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为欧亚地区套娃秩序的演变提供动力支持。金沙经济学院学者史本叶基于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提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加速上升、中国将经济优势转化为综合实力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三个判断。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学者詹欣着眼于美俄核军控协议,分析了中国对核军控三边条约的立场及应对措施。金沙公共外交学院学者孙兴杰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深入思考,探讨了大国政治的回归、帝国的复兴与霸权的转移等与之相关的内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学者杨晨曦认为疫情加速了国际秩序的重构,并提出对于国际格局的五个判断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在新冠疫情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环节中,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学者黄凤志阐释了俄罗斯新北极政策的调整背景、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学者王广涛对日美两国的印太战略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日本推进印太战略的抓手在于经济,而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抓手在于安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者李春福就美国新政府执政后朝鲜半岛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论述。《东北亚论坛》编辑部学者许佳从区域、国家、全球三个层面阐明新冠疫情背景下东亚区域化进程新的意义和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学者王竞超着重强调后疫情时代日本印太战略的两面性,同时根据其战略走向从安全和经济等层面对中日关系影响进行分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者陈君对影响中俄关系的内外驱动力做出分析,并针对新冠疫情下中俄区域合作的现状与挑战进行探讨。大连外国语大学学者吕平分析了印太战略下美日韩的经济合作现状,由此指出中日韩三国合作潜力空间巨大。
对于新冠疫情后的全球化反思议题,学者们产生激烈的思想火花碰撞。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学者刘贞晔就新冠疫情后21世纪的超级大变局进行梳理,在指出超级全球化大变局核心问题的同时,也对21世纪的全球化推向何方进行展望。山东大学学者张景全提出疫情常态化下国际治理需要动情、动力、动态。治疫权的共享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去推进。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姜鹏从全球化的背景、国际格局转型等方面对新冠疫情后的全球化进行反思。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学者杨昊认为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既反映出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又体现出全球治理的失效,由此引出全球治理与区块链研究的共通性,表明区块链研究的潜在价值。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学者于海洋从全球化的愤怒、全球化中的霸权结构、以及为什么要把全球化关进笼子里等视角对全球化时代的愤怒情绪与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届长白国关学者论坛是在世界政治与国际秩序处于错综复杂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已经走进世界政治中心的背景下召开的。此次论坛聚焦疫情下的国际政治现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各分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评议与自由发言环节更进一步加深了学术观点的交流研讨与学术思维的热情碰撞。长白国关学者论坛作为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重力打造的的学术品牌之一,其持续开展既推动了金沙国际政治学科建设,亦加强了金沙国际政治系与国内学界的学术联系,金沙将继续提升该学术平台的品质与活力,为国内国际关系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